![]() |
2-3 景點介紹 之三![]() | ||
2-2 景點介紹 之二
洛克雷港﹝Port Lockroy﹞ 洛克雷港位於維因科島﹝Wiencke Island,Palmer 列島之一﹞的西側,非常小,長寬各只有800公尺,包括了高迪爾島﹝Goudier Island,隔著傑拉許海峽 Gerlache Strait 與南極半島遙遙相望﹞和Jougla Point兩個景點。礁岩上有黑底紅白窗框的整齊房舍,這裡是英國的領土,早期是個捕鯨站,40年代英國在此設立軍事基地以監測德國艦艇在南冰洋的活動,1943年阿根廷宣布為其領土,並派軍艦來放置主權標誌,引發兩國的領土爭奪戰,後改為科學研究基地,負責地區調查、地質學、氣象學和植物學的研究,1950年研究重點改為ionospheric﹝大氣層中的電離層﹞,1962年遷站後廢棄。1996年由英國南極調查署﹝BAS﹞修復為1962年當時模樣,並改為布蘭斯菲爾德博物館﹝Bransfield House﹞,裡面陳列著工作站人員的生活用品及工作裝備,包括鍋爐、桌椅、雪撬、日常用品等。夏天才有人員進駐此地並開放給觀光客,有一夏日郵局,提供紀念品及郵件轉寄服務,在此可以讓遊客蓋關防章、紀念章、或郵戳。島上有約800對尖凸企鵝,並進行著一項關於旅遊活動對企鵝影響的長期研究計劃,故請勿進入隔離區﹝通常會有標示﹞。南側是露頭嶙岩像張開指頭的「七矮人峰」,或稱七姐妹山﹝Mt. Seven Sisters﹞。此島被家境富有且酷愛海洋的外科醫生-夏爾科﹝J.B.Charcot1867~1936﹞所發現,他是當代知名的法國老夏爾科醫生之子,老夏爾科在得知瑞典的南極探險隊未按時歸來的消息後,將其自費訂作的一艘245公噸、加強船體結構、配備蒸氣輔助動力、防水隔艙,及科學實驗室的3桅帆船-法蘭西斯號﹝Francais﹞原訂的北極探險計劃,改成南極搜救及科學研究探險。1897/99年比利時南極探險隊之領隊葛拉治,被延聘加入。1903年8月27日,該「法國國家南極探險隊」啟程。在11月間路經阿根廷時,他們曾邀脫險歸來的諾頓史可德等人登船探訪,但葛拉治卻因故臨陣離隊。次年2月中,夏爾科等人在雪特蘭群島中的維因科島上發現一個優良的港口,而以其海事部長Édouard Lockroy﹝法國政治家兼贊助者﹞之名命為洛克雷港口。 他們在伯斯島﹝Booth﹞上建造了數個儲藏小屋及一個地磁觀測站,並以船為家,在夏爾科精心安排的食宿、娛樂與近程的雪撬探險與科學活動中平順地度過。春天降臨後,他們組成5人小隊,歷經5天在薄冰中涉水推舟,運送裝備抵達南極半島北端西岸,並詳細地製作附近海圖。他們曾南下到亞歷山大島附近,惟法蘭西斯號卻於1905年1月15日觸礁及引擎故障。在初步搶救及日夜輪流手搖抽水之下,經一個月才勉強抵達阿根廷。他們將該船出售,改坐客輪回國。除了科學調查,夏爾科此行詳細繪製了涵蓋約1000公里的地理海圖,儘管船隻損壞,但包括度過了一個南極冬天,他們卻是全程平安。夏爾科的妻子是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孫女,她反對他作海上探險活動,夏爾科雖賠上了他的婚姻,但卻開啟了富人親身參與南極探險活動的先例。
Jougla Point有更多的尖凸企鵝﹝也與調查人類活動影響的生態研究有關﹞和藍眼鸕鶿,離登陸點不遠處則有一堆被重新聚集過的鬚鯨類遺骨。登陸洛克雷港的人數規定一天不得超過350人,每次登岸不得超過60人,故船公司多採部份旅客先登陸、部份先坐橡皮艇去附近巡航,一段時間後再互換的變通作法。
天堂灣﹝Paradise Harbour﹞
南極半島的天堂灣可能是世界上命名最貼切的地方。三面被巨大的冰山、冰川所環繞,約有一萬英呎高的FosterPlateau冰河一直由山頂延伸到海邊,氣勢雄偉,是南極最常被人探訪的地區之一,亦可乘橡皮艇在港邊冰川崩解產生的冰山中巡航。此地有眾多的燕鷗、海燕、鸕鶿、海豹、企鵝和鯨魚,就算不登陸,冰河和山岳在水中平靜而美麗的倒影仍舊吸引了許多觀光客的目光。上個世紀初,本地被捕鯨的人們命名為天堂灣,因常有好天氣,又被稱為「南極的里維耶拉﹝Riviera of the Antarctic,里維耶拉是法國Nice與義大利La Spezia之間地中海岸著名避寒地﹞」。上有Almirante Brown的阿根廷研究站,附近有名為Skontorp Cove的小海灣,許多藍眼鸕鶿、海角鹱﹝Pintado Petrel 或 Cape Petrel﹞及南極燕鷗在此築巢。旅客可健行爬上阿根廷研究站後方一座長年被冰雪覆蓋的冰河,然後由上溜滑下來,體會雪地溜滑梯一口氣下山的刺激快感,保證難忘。
尼寇灣﹝Neko harbour﹞
尼寇港灣位於Andvord灣東岸,南極半島東側的北岸,登陸的話便是真正踏上南極的土地。Gerlache於他的比利時南極探險﹝1897-9﹞中發現此地,地名來自當年一艘經常停泊在此的挪威捕鯨船Neko號﹝它是可直接進行鯨魚屠宰作業的工廠級浮動式捕鯨船,1911-2及1923-4 年時常於南雪特蘭群島和南極半島一帶工作﹞。陸上有約250對尖凸企鵝在此繁殖,其中有些築巢在橘紅色的阿根廷避難小屋周遭,雪坡上也有幾條企鵝走出來的「公路」,請注意不要阻礙牠們的通行哦!色彩繽紛的鵝卵石海灘上偶爾亦可見到威德海豹橫躺休息。由山上傾洩而下的葛伯﹝Grubb﹞冰川常會崩解,冰山和浮冰在海灣內隨處可見,若走上山脊便可俯瞰Andvord灣的壯麗景觀,但因冰川有裂縫,請保持在工作人員作過記號的路線上活動;另外海岸也常因冰川崩解而掀起無可預期的大浪,故請於登陸期間儘量遠離海灘。 古佛維島﹝Cuverville Island﹞ 古佛維島位於Errera水道中Graham大陸的西岸,Rongé島北部和Arctowski半島之間,南緯64度41分、西經62度38分,也是在Gerlache的比利時南極探險﹝1897-9﹞中首度被發現,並以法國的一位海軍中將J.M.A. Cavelier de Cuverville﹝1834-1912﹞名字命名。這個岩石小島有著200公尺高的垂直峭壁,上面覆滿了青苔,是本區最大的尖凸企鵝繁殖地﹝4800對﹞,此外還可見到南方巨海燕﹝southern giant petrel﹞、海帶鷗﹝kelp gull﹞、南極燕鷗﹝Antarctic tern﹞、鞘嘴鷗﹝snowy sheathbill﹞和南極賊鷗﹝south polar skua﹞。旅客可於橡皮艇上近距離觀賞企鵝群在海中盡情優游或跳躍,上岸後牠們列隊搖搖擺擺走回窩巢的景象也相當壯觀。
威廉敏納灣﹝Wilhelmina Bay﹞ 威廉敏納灣位在Reclus半島和安娜岬﹝Cape Anna﹞之間,Graham大陸的西岸。Gerlache在比利時南極探險﹝1897-9﹞中發現此地,並以荷蘭女皇Wilhelmina的名字命名,她當時只有18歲,在位直到1948年。威廉敏納灣寬達24公里,有冰凍的海灣和許多小島,也是賞鯨的好地點。
| |||
![]() |
2-3 景點介紹 之三![]() |
這些評論各由發表者自負責任. 對於他們的發言內容, 本站不提供任何擔保.